慈姑

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。

名称 慈姑 (Cí Gū)
英文名 Rhizome of Oldworld Arrowhead
别名 茨菇(《药性论》),白地栗(《本草图经》),慈菇(《滇南本草》)。
功能主治 行血通淋。治产后血闷,胎衣不下,淋病,咳嗽痰血。①《千金方》:"下石淋。"②《唐本草》:"主百毒,产后血闷,攻心欲死,产难衣不出,捣汁服一升。"③《滇南本草》:"厚肠胃,止咳嗽,痰中带血或咳血。"④《岭南采药录》:"以盐渍之,治癫犬咬伤,并治牛程(即石硬)。"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性味 《纲目》:"苦甘,微寒,无毒。"
归经 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、肺三经。"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太阴、厥阴经。"
常用配伍 山慈姑、白芷、麝香、甘草、半夏、连翘、当归、茯苓、防风、木香、大黄、苍术、黄柏、冰片、雄黄、血竭、白及、皂角刺、地黄、杏仁
相关方剂 二陈消核汤 , 加味太乙膏 , 逍遥蒌贝散 , 龙骨饮子 , 隆吉散 , 加味五宝丹 , 灵仙龙草汤 , 附雄散 , 呼脓长肉比天膏 , 保命丹锭子
相关中成药 二陈消核汤 , 加味太乙膏 , 逍遥蒌贝散 , 龙骨饮子 , 隆吉散 , 加味五宝丹 , 灵仙龙草汤 , 附雄散 , 呼脓长肉比天膏 , 保命丹锭子
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

慈姑 性状及选购

性状鉴别 鲜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2.2-4.5cm,直径1.8-3.2cm。表面黄白或黄棕色,有的微呈青紫色,具纵皱纹和横环状节,节上残留红棕色的鳞叶,鳞叶脱落后,显淡绿黄色。顶端肯芽,长5-7cm,或芽脱落的圆形痕;基部钝圆或平截,切断面类白色,水分较多,富含淀粉。干品多纵切或横切成块状,切面灰白色。粉性强。气微,味微苦甜。

慈姑 药理作用

1.对多种蛋白酶的影响 从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剂Ⅰ、Ⅱ对胰蛋白酶、胰凝乳蛋白酶及舒缓激肽释放酶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。基中Ⅰ能等当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,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较弱。Ⅱ能等当量抑制2mol/L的胰蛋白酶,对激肽释入酶的抑制活力高于Ⅰ,但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于Ⅰ。

2.对精子体外受精的影响 体外实验证明,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在剂量330μg/ml以上时,能抑制精子顶部顶体蛋白酶的活性,使顶体蛋白酶丧失水解卵细胞透明带的能力,从而使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与卵细胞结合,影响精子的受精。实验还时一步证明,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对人、兔、大鼠、仓鼠及小鼠精子顶体蛋白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并随剂量增加而抑制效应增强。

慈姑 的副作用及禁忌

孕妇慎服

慈姑 附方

①治淋浊:慈姑根块六两,加水适量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②治肺虚咳血:生慈姑数枚。去皮捣烂,蜂蜜米泔同拌匀,饭上蒸熟,热服效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慈姑 论述

1.《千金方》:下石淋。

2.《唐本草》:主百毒,产后血闷,攻心欲死,产难衣不出,捣汁服一升。

3.《滇南本草》:厚肠胃,止咳嗽,痰中带血或咳血。

4.《岭南采药录》:以盐渍之,治癫犬咬伤,并治中程蹇(即石硬)。

慈姑 生境分部

生沼泽中。各地均有分布。

慈姑 原始形态

慈姑,又名:藉姑、水萍(《别录》),槎牙(《唐本草》),燕尾草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河凫茨,剪刀草(《本草图经》),水慈菰、剪搭草(《救荒本草》)。

多年生水生草本,有纤匐枝,枝端膨大而成球茎,翌春即由此而生新植株。叶变化极大,沉水的狭带形,浮水的常为卵形或近戟形,突出水面的戟形,长5~20厘米,阔或狭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裂片多少向两侧开展;叶柄长20~40厘米,三棱形。花茎长15~45厘米,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有花3~5轮,每轮有花3~5朵,下轮的为雌花,上轮的为雄花而有较细长的柄;苞片短,短尖或钝;花径约1.8厘米;萼片3,卵形,钝;花瓣3,白色,基部常紫色,近圆形;雄蕊多数;心皮多数,聚集于花托上。瘦果斜倒卵形,先端短锐尖。花期夏、秋。

慈姑 化学成分

含维生素B、胰蛋白酶抑制物。

搜索推荐

微信扫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