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人体穴位图 / 足阳明胃经 / 冲阳穴

冲阳穴

穴位

冲阳Chongyang,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会原、会骨、趺阳、会涌、会屈。冲,有冲要之义。阳,与阴相对,指足背。凡人举足迈进,或扬脚撩踢之时,足跗首当其冲,穴在足背最高当跌阳脉搏动处,其位高而居脉之冲要处,即冲阳之意也。《黄帝内经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载:“冲阳绝,死不治。”

经属

属足阳明胃经,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足背最高处,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,足背动脉搏动处。

取法:足背最高处,两条肌腱之间,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是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和胃化痰,通络宁神

主治:胃痛腹胀,口眼斜,面神经麻痹,足痿无力,脚背红肿,足背肿痛,足扭伤,足缓不收,头重头痛,面肿,前额痛,牙痛,齿痛颊肿,癫狂,齿龈炎,癫痫,脉管炎,头痛,呕吐,胃脘痛,不嗜食,胃痛,胃痉挛,胃炎,腹胀,眩晕,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
刺灸法

刺法:避开动脉,直刺0.3~0.5寸,局部有酸胀感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按摩:以中指指腹用力按压冲阳,每天早晚各按1次,每次1~3分钟,可治消化系统疾病。

配伍

穴位名

冲阳Chongyang,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会原、会骨、趺阳、会涌、会屈。冲,有冲要之义。阳,与阴相对,指足背。凡人举足迈进,或扬脚撩踢之时,足跗首当其冲,穴在足背最高当跌阳脉搏动处,其位高而居脉之冲要处,即冲阳之意也。《黄帝内经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载:“冲阳绝,死不治。”

穴位经属

属足阳明胃经,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足背最高处,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,足背动脉搏动处。

取法:足背最高处,两条肌腱之间,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是。

穴位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(踇)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、短伸肌、第二楔骨。有足背动、静脉及足背静脉网。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,深层为腓深神经。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。皮下有足背静脉网,外侧引出小隐静脉,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。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。针由皮肤、皮下组织,避开足背动脉,在(踇)短伸肌的上方深进,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。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和胃化痰,通络宁神

主治:胃痛腹胀,口眼斜,面神经麻痹,足痿无力,脚背红肿,足背肿痛,足扭伤,足缓不收,头重头痛,面肿,前额痛,牙痛,齿痛颊肿,癫狂,齿龈炎,癫痫,脉管炎,头痛,呕吐,胃脘痛,不嗜食,胃痛,胃痉挛,胃炎,腹胀,眩晕,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
穴位刺灸法

刺法:避开动脉,直刺0.3~0.5寸,局部有酸胀感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按摩:以中指指腹用力按压冲阳,每天早晚各按1次,每次1~3分钟,可治消化系统疾病。

配伍

1、配丰隆穴治狂妄行走,登高而歌,弃衣而走。

2、配足三里穴、仆参穴、飞扬穴、复熘穴、完骨穴治足痿失履不收。

3、配足三里穴、仆参穴、飞扬穴治足痿。

4、配丰隆穴、太冲穴治癫狂。

5、配厉兑穴、三间穴、偏历穴、小海穴、合谷穴、内庭穴、复熘穴治龋齿。

6、配天枢穴、丰隆穴、厉兑穴、陷谷穴治面水肿。

7、配足三里穴、仆参穴、飞阳穴、复熘穴、完骨穴治足痿失履不收。

文献摘要

《黄帝内经素问》:刺跗上,中大脉,出血不止,死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:善啮颊齿唇,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痛;胃脘痛,时寒热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: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痛,冲阳主之。胃脘痛,时寒热皆主之。风水面浮肿,冲阳主之。腹大,不嗜食,冲阳主之。足下缓失履,冲阳主之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偏风口眼斜,肘肿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主疟先寒洗淅,甚久而热,热去汗出。

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(踇)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、短伸肌、第二楔骨。有足背动、静脉及足背静脉网。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,深层为腓深神经。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。皮下有足背静脉网,外侧引出小隐静脉,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。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。针由皮肤、皮下组织,避开足背动脉,在(踇)短伸肌的上方深进,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。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。

文献摘要

《黄帝内经素问》:刺跗上,中大脉,出血不止,死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:善啮颊齿唇,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痛;胃脘痛,时寒热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: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痛,冲阳主之。胃脘痛,时寒热皆主之。风水面浮肿,冲阳主之。腹大,不嗜食,冲阳主之。足下缓失履,冲阳主之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偏风口眼斜,肘肿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主疟先寒洗淅,甚久而热,热去汗出。

搜索推荐

微信扫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