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人体穴位图 / 足阳明胃经 / 条口穴

条口穴

穴位

条口Tiāokǒu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条即长条,口即空隙,此穴位于胫腓骨间的长条空隙之中,故名条口。

经属

属足阳明胃经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8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

取法:坐位屈膝,犊鼻与外踝尖之间的中点,胫骨外1横指处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舒筋活络,理气和中。

主治:治膝、胫、足等疾患:如膝胫酸痛,下肢麻木,脚气,转筋,跗肿,足缓不收,足底热,肩臂不得举,下肢冷痛,脘腹疼痛,下肢痿痹,肩臂痛,肠疝痛,膝胫酸痛,两足无力,腹痛,泄泻,现又用条口穴治疗膝关节炎,多发性神经炎,下肢瘫痪,肩关节周围炎,膝关节炎,胃痉挛,肠炎,扁桃体炎等。

刺灸法

刺法:直刺0.8~1.2寸。

灸法: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温灸5~20分钟。

按摩:用力按揉条口,可治肩关节剧痛、急痛,将艾条对准条口,距皮肤2~3厘米,灸5~10分钟,可治胃肠虚弱、肩臂疼痛、下肢痿痹等疾病。

配伍

穴位名

条口Tiāokǒu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条即长条,口即空隙,此穴位于胫腓骨间的长条空隙之中,故名条口。

穴位经属

属足阳明胃经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8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

取法:坐位屈膝,犊鼻与外踝尖之间的中点,胫骨外1横指处。

穴位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胫骨前肌、趾长伸肌、长伸肌。血管、神经分布同足三里(有胫前动、静脉。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,深层为腓深神经)。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双重分布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舒筋活络,理气和中。

主治:治膝、胫、足等疾患:如膝胫酸痛,下肢麻木,脚气,转筋,跗肿,足缓不收,足底热,肩臂不得举,下肢冷痛,脘腹疼痛,下肢痿痹,肩臂痛,肠疝痛,膝胫酸痛,两足无力,腹痛,泄泻,现又用条口穴治疗膝关节炎,多发性神经炎,下肢瘫痪,肩关节周围炎,膝关节炎,胃痉挛,肠炎,扁桃体炎等。

穴位刺灸法

刺法:直刺0.8~1.2寸。

灸法: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温灸5~20分钟。

按摩:用力按揉条口,可治肩关节剧痛、急痛,将艾条对准条口,距皮肤2~3厘米,灸5~10分钟,可治胃肠虚弱、肩臂疼痛、下肢痿痹等疾病。

配伍

1、配肩髃穴治肩周炎。

2、配肩髃穴、承山穴治肩周炎。

3、配承山穴、二白穴治腓肠肌痉挛。

4、配足三里穴、承山穴、承筋穴治足下热,不能久立。

5、配厉兑穴、三阴交穴治胫寒不得卧。

6、配解溪穴、条口穴、丘墟穴、太白穴治膝股肿、胻酸转筋。

文献摘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胫痛,足缓失履,湿痹,足下热,不能久立,条口主之。

《外台秘要》:主胫寒不得卧,胫疼,足缓失履,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足麻木,风气,足下热,不能久立,足寒膝痛,胫寒湿痹,脚痛胻肿,转筋,足缓不收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条口、三里、承山、承筋,主足下热。解溪、条口、丘墟、太白,主膝股肿、胻酸转筋。

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胫骨前肌、趾长伸肌、长伸肌。血管、神经分布同足三里(有胫前动、静脉。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,深层为腓深神经)。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双重分布。

文献摘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胫痛,足缓失履,湿痹,足下热,不能久立,条口主之。

《外台秘要》:主胫寒不得卧,胫疼,足缓失履,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足麻木,风气,足下热,不能久立,足寒膝痛,胫寒湿痹,脚痛胻肿,转筋,足缓不收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条口、三里、承山、承筋,主足下热。解溪、条口、丘墟、太白,主膝股肿、胻酸转筋。

搜索推荐

微信扫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