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人体穴位图 / 足太阴脾经 / 胸乡穴

胸乡穴

穴位

胸乡Xiōngxiāng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胸,指胸部。《黄帝内经灵枢·胀沦》:“夫胸腹,脏腑之郭也。”乡指面积广阔的地区,此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。此穴当胸侧,有主治胸部疾患之功能,用故以为名,有宽胸理气作用。穴居两胁之间,正有两阶之象,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。此穴在足阳明经之“膺窗穴”旁2寸,喻为胸部之户牖,故名胸乡。

经属

属足太阴脾经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胸侧部,当第3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6寸。

取法:仰卧,乳头旁开3横指,再向上1个肋间隙处即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宣肺止咳,理气止痛

主治:胸胁胀痛,胸胁胀满,胸痛引背,呃逆,吞咽困难,膈肌痉挛,胸膜炎,肋间神经痛,胸胁支满,痛引胸背,支气管炎,咳嗽气逆,咳嗽,气喘,肺炎,支气管哮喘等。

刺灸法

刺法:斜刺或向外平刺0.5~0.8寸,局部有酸胀感。内有肺脏,不可直刺、深刺,以防气胸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壮,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按摩:将中间三指并拢,以指腹揉按胸乡穴,每次1~3分钟,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、肋间神经痛、咳嗽等症。

配伍

穴位名

胸乡Xiōngxiāng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胸,指胸部。《黄帝内经灵枢·胀沦》:“夫胸腹,脏腑之郭也。”乡指面积广阔的地区,此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。此穴当胸侧,有主治胸部疾患之功能,用故以为名,有宽胸理气作用。穴居两胁之间,正有两阶之象,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。此穴在足阳明经之“膺窗穴”旁2寸,喻为胸部之户牖,故名胸乡。

穴位经属

属足太阴脾经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胸侧部,当第3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6寸。

取法:仰卧,乳头旁开3横指,再向上1个肋间隙处即。

穴位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胸大肌、前锯肌、第三肋间结构、胸内筋膜。有胸外侧动、静脉,第三肋间动、静脉。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。皮肤由第2、3、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。皮下筋膜内脂肪组织稍厚,有胸腹壁浅静脉经过,该静脉注入腋静脉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宣肺止咳,理气止痛

主治:胸胁胀痛,胸胁胀满,胸痛引背,呃逆,吞咽困难,膈肌痉挛,胸膜炎,肋间神经痛,胸胁支满,痛引胸背,支气管炎,咳嗽气逆,咳嗽,气喘,肺炎,支气管哮喘等。

穴位刺灸法

刺法:斜刺或向外平刺0.5~0.8寸,局部有酸胀感。内有肺脏,不可直刺、深刺,以防气胸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壮,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按摩:将中间三指并拢,以指腹揉按胸乡穴,每次1~3分钟,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、肋间神经痛、咳嗽等症。

配伍

1、配内关穴、心俞穴治胸闷、胸痛。

2、配列缺穴、膻中穴治咳喘。

3、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。

文献摘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胸胁支满,却引背痛,卧不得转侧,胸乡主之。

《外台秘要》:灸五壮,主胸胁支满,却引背痛,卧不得转侧。

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胸大肌、前锯肌、第三肋间结构、胸内筋膜。有胸外侧动、静脉,第三肋间动、静脉。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。皮肤由第2、3、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。皮下筋膜内脂肪组织稍厚,有胸腹壁浅静脉经过,该静脉注入腋静脉。

文献摘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胸胁支满,却引背痛,卧不得转侧,胸乡主之。

《外台秘要》:灸五壮,主胸胁支满,却引背痛,卧不得转侧。

搜索推荐

微信扫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