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首鱼鲞

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。

名称 石首鱼鲞 (Shí Shǒu Yú Xiǎnɡ)
英文名 dried Large Yellow Croaker or dried Small Yellow croaker
别名 白鲞(《尔雅翼》),鲞鱼(《纲目》)。
功能主治 开胃、消食,健脾,补虚。治食积腹胀,泻痢。①《食疗本草》:"消宿食,主中恶。"②《开宝本草》:"炙食之,主消瓜成水,亦主卒腹胀,食不消,暴下痢。"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开胃醒脾,补虚活血,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。"
用法用量 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性味 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,气平,无毒。"
归经 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、足太阴经。"
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

石首鱼鲞 附方

治蜈蚣咬伤:白鲞皮贴之。(《集成方》)

石首鱼鲞 论述

1.《纲目》:陆文量《菽园杂记》云,痢疾最忌油腻生冷,惟白鲞宜食,此说与《本草》主下痢相合。盖鲞饮咸水而性不热,且无脂不腻,故无热中之患,而消食理肠胃也。

2.《本草汇言》:陈五占曰,石首鱼,有养脾理肺之功,故《开宝》方治久病胃虚食减,不能进厚味者。以此鲞白水煮烂食之,其性不热不寒,不克不腻,能消故滞,能补新清,健利肠胃,为肠虚胃弱人必需用之,诚药食中之良品也。

3.《峨嵋药植》:敷治疮毒。

石首鱼鲞 生境分部

生态环境:1.为暖温性回游鱼类。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。喜集群,食性广,主要摄食小型鱼类、节肢类等动物。能发声,生殖期更盛。一生能多次产卵,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、内湾近岸浅清洁工我。产卵期分春秋二季。怀卵量一般为20万-50万粒,卵浮性,球形,很1.19-1.55mm,有无色油球1个。秋冬随水温下降。鱼群向南回游越冬。

2.为温水性底层鱼类。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。食性广。能发声,在生殖期常发出“咯咯”、“沙沙”声。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-5月间产卵,怀卵量平均为7万-15万粒,卵浮性,球形,直径1-1.45mm,有油球1个。秋末冬初,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。

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黄海、东海和南海。

2.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和东海。

石首鱼鲞 原始形态

动物形态详"石首鱼"条。

搜索推荐

微信扫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