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人体穴位图 / 经外穴 / 胆囊穴

胆囊穴

穴位

胆囊dǎnnáng,出《中华外科杂志》[1959,(8):743]。亦称胆囊点。

经属

穴位名

胆囊dǎnnáng,出《中华外科杂志》[1959,(8):743]。亦称胆囊点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小腿外侧上部,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(阳陵泉)直下2寸。

取法:小腿外侧上部,阳陵泉穴(屈膝90°,膝关节外下方,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阳陵泉穴)直下2横指处即是。

穴位解剖

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利胆通腑

主治:黄疸,急性胆囊炎,慢性胆囊炎,胆石症,胆道蛔虫症,胆道感染,下肢麻痹,下肢痿痹,瘫痪,胸胁痛,口眼斜等。

穴位刺灸法

刺法:直刺1~1.5寸,局部有酸胀感,可向下扩散。针刺时不可过深,以防损伤血管,造成内出血、皮下血肿。

灸法:可灸。

按摩:胆囊炎发作时,用拇指指腹点压胆囊穴100次,可收到良好的消炎、止痛效果。

穴位配伍

配阳陵泉穴、期门穴、肝俞穴、胆俞穴、足三里穴治急性胆管疾患。

配阳陵泉穴、内关穴、太冲穴治胆囊炎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小腿外侧上部,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(阳陵泉)直下2寸。

取法:小腿外侧上部,阳陵泉穴(屈膝90°,膝关节外下方,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阳陵泉穴)直下2横指处即是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利胆通腑

主治:黄疸,急性胆囊炎,慢性胆囊炎,胆石症,胆道蛔虫症,胆道感染,下肢麻痹,下肢痿痹,瘫痪,胸胁痛,口眼斜等。

刺灸法

刺法:直刺1~1.5寸,局部有酸胀感,可向下扩散。针刺时不可过深,以防损伤血管,造成内出血、皮下血肿。

灸法:可灸。

按摩:胆囊炎发作时,用拇指指腹点压胆囊穴100次,可收到良好的消炎、止痛效果。

配伍

配阳陵泉穴、期门穴、肝俞穴、胆俞穴、足三里穴治急性胆管疾患。

配阳陵泉穴、内关穴、太冲穴治胆囊炎。

解剖

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

文献摘要

穴位名

胆囊dǎnnáng,出《中华外科杂志》[1959,(8):743]。亦称胆囊点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小腿外侧上部,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(阳陵泉)直下2寸。

取法:小腿外侧上部,阳陵泉穴(屈膝90°,膝关节外下方,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阳陵泉穴)直下2横指处即是。

穴位解剖

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利胆通腑

主治:黄疸,急性胆囊炎,慢性胆囊炎,胆石症,胆道蛔虫症,胆道感染,下肢麻痹,下肢痿痹,瘫痪,胸胁痛,口眼斜等。

穴位刺灸法

刺法:直刺1~1.5寸,局部有酸胀感,可向下扩散。针刺时不可过深,以防损伤血管,造成内出血、皮下血肿。

灸法:可灸。

按摩:胆囊炎发作时,用拇指指腹点压胆囊穴100次,可收到良好的消炎、止痛效果。

穴位配伍

配阳陵泉穴、期门穴、肝俞穴、胆俞穴、足三里穴治急性胆管疾患。

配阳陵泉穴、内关穴、太冲穴治胆囊炎。

搜索推荐

微信扫码,关注公众号